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功法仙术 >> 浏览文章

五十五真修行路-修真功法

所属栏目: 功法仙术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27   文章来源:

六、大乘菩萨四加行。
    【所谓加行,即预备阶段的先行、前行。无论要完成什么事业,必定有准备阶段,如做善恶诸业之前,必定先起心而作预备。从修证来说,无论修什么法门,无论在什么阶段,每一阶段要进阶升华前,都离不开加行。要了解大乘菩萨四加行,先说大乘五位修行。大乘五位,又名唯识五位。唯识五位,是通过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究竟位,而达到无上正等正觉。
    一、资粮位,为修习大乘顺解脱分,此阶段以含摄有漏善进修以达佛果之位。
    大乘菩萨于十信位发大悲心求取无上菩提后,于圆满十信位,将十信位十种功用圆成为一心。以此心为基础,作为成佛进阶之履地。这就是作为进修成佛之履地的初住心。以此为起点,十住、十行、十回向皆为资粮位。
    于十住、十行、十回向阶段进修的菩萨,又称为大乘三贤位。三贤位的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而行菩萨道。其中,十住位偏重于修理观,十行位偏重于修事观,十回向位多修理事不二观。大家从前面讲解的三贤位修习之情况来看,就知道三贤位的具体观修了。三贤位的理观、事观、理事不二观,名修行大乘顺解脱分。
    此阶段虽然已能断除分别我执和分别法执的现行,但能取所取之种子依然潜伏而未根除。这是唯识五位中的最初伏障之阶段。
    二、加行位,又名方便道,为修大乘顺抉择分。
    加行,以观修四种寻思,而有暖、顶、忍、世第一四位。于资粮位十回向终而将入见道位之前,要加功用行修暖、顶、忍、世第一法。此即四善根于资粮位所积集诸善后,为更进一步得无漏智而加力修行之位。
    于资粮位时,修行者偏于修福,而加行位重于修慧。此位菩萨,能伏断分别起的二障和俱生起的现行二障。
    加行位行者观智虽较资粮位殊胜,但因还未起无漏智,于唯识三性观中难免错观所变相分为圆成实性。也就是心中仍然变带“如相”现前,还不能住于无相真如的唯识实性中。所以又称为大乘顺抉择分。
    三、通达位,即见道位,为诸菩萨所住见道。
    通达位为十地菩萨第一位欢喜地。于四加行后之初地菩萨于体会真如而智照于理,得见中道,故称通达位。欢喜地初证得无漏智,并体得真如理,故又称见道位。
    四、修习位,又名修道位,为诸菩萨所住修道。
    指十地菩萨中于初欢喜地后之二地至十地法云地,于见道后为断除残障,又修习根本智,所以又称为修习位。为于通达位证得真如理后,再反复修习之位。
    五、究竟位,即指佛果之位,为彻悟而住无上正等菩提之位。
    妙觉证此佛果位,为最极清净而更无有上,故称究竟位,又名无上正等菩提。
    再来说四加行。四加行,又名四善根,即暖、顶、忍、世第一四位加行。四加行是由唯识五位观修中加行位所修四寻思观的观修引发。四寻思观是对能诠的名言、所诠的义理、名和义的体性、体性上种类的差别等名、义、自性、差别进行观修。
    一、名寻思观。
    名,即一切事物的名称。此观即是在事物的名称上去推求观察,以了知所谓的“名”不过是假名施设,是用于诠释“相”的。若以名求物而执名求实,即徒生种种烦恼。由此观修,了知名不过是假立的,虚妄不实的。此即名寻思观。
    二、义寻思观,又叫事寻思观。
    义,即依名而诠诸法之体相。一切用名来表达的体相,如人牛马羊,山河大地,长短高下,五蕴六入等等色心诸法,皆是因缘和合之一时假有。皆系心识上所变的似有相分,离识非有,无有自性,为唯识所变之虚幻不实。由此推求观修,即义寻思观。
    三、自性寻思观,又叫自性假立寻思。
    这里的自性非原本体性,乃诸法之各自体性。自性寻思观,即对诸法之名与义进行观修。观有为的色心诸法,皆仗因托缘,唯识所现,故离识非有。即不管是名的自性或事的自性,其独立性皆不可得。如此观修,悟知诸法名义自性皆空。此即自性寻思观。
    四、差别假立寻思观。
    差别即名与义上的差别相,差别寻思观即对名与义的差别进行观修。名之差别,如一个、两个,老大、老二等。相之差别,如高、矮,胖,瘦,长、短,方、圆等。名相等一一法上各有差别,而种种差别,皆假有而实无。由此观修,悟知诸法名、义、自性,都只是假有而实空。此即差别寻思观。
    由四寻思观,有暖、顶、忍、世第一位。
    一、暖位,为即将发起见道之无漏智,而先生相似之解的境界。此时犹如钻木取火,火将发未发之时而先有暖相。
    二、顶位,已经达到顶峰,但脚下还有微碍。于此阶段,虽然观修同前,但更为明朗了。
    三、忍位,已经忍可决定观修之智。通过暖位和顶位观修,从新证得能忍之甚深空性法义而不生怖畏。
    四、世第一位,为有漏智之极位,世俗法中为第一,名世第一。这是于见道前之最后刹那。行者于此,以最后刹那之世第一地引入无漏之见道位。
    加行能生无分别智。菩萨修行,起初是从言教中听闻无分别理。然后,虽然未能自见此理,但能依言教而生胜解。 依此胜解为所依止,而方便推寻无分别理,名为加行无分别智。由此能生无分别智,是故亦得无分别名。
    回到加行。无论要成就什么法门,都要经过加行,才能成办。作为修证功夫的入道要门,行者于观修加行而修证的功用,进入正行,是必由加行而得深入的。任何心地法门,从量变到质变,都有加行的智慧观修。而行者要修行成就,必须学会加行观修。通过慧观来调整,加功用行。故不懂四加行,就是盲目用功,关键时刻就卡住了,以至于得少知足而很难成就。
    好,讲《楞严经》中佛说大乘菩萨四加行的加行完成了,下面继续。】
    在讲了菩萨进修之四十一位后,佛继续说:此行者修习成了以上乾慧心、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四十一位清净心地境界后,其次还要成就四种微妙圆满的加行。
    哪四种加行呢?
    1、暖地。
    于前十回向位中,已证得无缚解脱,心之德用至此已极。故以佛之觉性作为自己的本心,在自己的心地上加功用行。而用功至正处于将发未发,犹如钻木取火,火光将发未发,而暖气已经流布。此则名为暖地。
    【此大乘菩萨四加行,是为泯心佛而灭数量,进入欢喜地。以唯识加行位寻思观来看,位位皆有能发定,所发观和所观法。此但以心对佛,而成四位。暖地功用,乃佛即心。此阶段乃以佛觉为己心,欲证佛即是心,但果用将发未发,尚存己心之数量。】
    2、顶地。
    在此基础上,又以此自己加行之因心,而成佛觉之履地。明了己心即是佛心,以心为佛依。于若依非依之时,处于心相未能全忘之地。犹如登高的人立于高山的峰顶,身体虽然已融入虚空,但脚下尚有一点质碍而不能完全离开。此即名为顶地。
    【顶地功用,乃心即佛,以心为佛依。若心相未能全忘,为若依;心相灭尽,为非依。顶地处于心相未能灭尽之将灭未灭之地。犹如登高的人,立于山顶但脚下还有微碍。】
    3、忍地。
    继续加功用行而至忍地,即心即佛,心即是佛,心佛二同。没有何为心、何为佛的执着,已善得中道不二的真理实境。犹如善于容忍的人一样,心中明明了了而无出也无入。此即名为忍地。
    【暖地以佛觉用为己心,顶地以己心成佛所履,为心、佛犹存之二相。加功用行至忍地,即心佛二同,乃即心即佛。心与佛同,心佛不二,至此已善得中道。但将证未证,心中还有心佛二同之中道数量。犹如忍事之人,心中明明了了而犹言却未能言。故名忍地。】
    4、世第一地。
    于忍地继续用功,至一切心、佛,及心佛二同之数量灭去。所谓的觉与迷之相皆灭去,而中道之量亦不存,迷觉与中道皆成为无所谓的名词。此即名为世第一地。
    【暖地以佛觉为己心,尚存己心之数量;顶地以己心成佛所履,尚存佛履之数量。此二者,皆为迷中道之数量。忍地虽心佛二同,但尚存二同之数量,也犹存觉中道之数量。今不仅不迷于中道,也不存觉于中道之数量。世第一地,乃非心非佛。到了这步,即将进入欢喜地之见道位,而于世间最胜,故名世第一地。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此四加行虽说有四个次第,但在十回向完成而即将见道之加功用行的时候,却是靠智慧观照而一时完成的。故佛说名为妙圆加行。】

以上就是五十五真修行路-修真功法的全部内容。更多功法仙术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功法仙术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gongfaxianshu/17885.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