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玄门道教 >> 浏览文章

卢国龙教授讲《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所属栏目: 玄门道教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注解:所谓善建者不拔,与第二十七章的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云云,句式很类似。从二十七到五十四,数目翻了一倍,话题又转回来了。这很有趣,难道《道德经》里真的有个什么密码?喜好猎奇的读者,不妨探索一二。

一如第二十七章,善建者不拔当然也还是比喻,而且同样没有挤兑技术的意思,只是拿技术来做个比喻说,有心而为之的技术再好,也会有破解的技术与之相对,而善建者、善抱者是没有破解技术与之相对的。这样的比喻,究竟要说明什么呢?从后文修之身、修之天下来看,所要说明的,就是家国天下之事。根据这个事项主题来理解开篇的比喻,所谓善建也就是建立国家、建立政权,所谓善抱也就是保卫国家、保卫政权了。妥善地干好建和抱这两件事,国家和政权得以延续,子子孙孙香火不断,国家就走上了一条长治久安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样的前景确实很好,可是怎么样才能够做到善建、善抱呢?老子编了个程序,从修之身开始,到修之天下完成,循序渐进,看起来操作性很强。这个程序,与儒家《大学》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似乎若合符节,《道德经》只是多了乡这样一个社会结构的环节。如果考虑到《道德经》的问世时间比《大学》早,或许也会认为二者之间有源流关系。不过,《大学》的修齐治平,是从个人的修养、家庭的伦理走向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而《道德经》则一修到底,没有那种个人修好了就去搞政治的打算,而是说修到天下同德的普世水平,就已经是良善的政治了,政治不应该是脱离道德伦理的另外一个东西。

当然,《大学》里也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为本是儒道两家共同的出发点,但《大学》的修身有其具体内涵,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而《道德经》只是说,修之身,其德乃真,对于什么是德,要从真实的感受开始,不能玩概念、来假的。换言之,真实是德的最本质属性。感受到了德的真实属性,是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向家庭、乡里、国家、天下推广自己的感受呢?还是将自己的感受放到家庭以至天下的大格局里去验证?儒家选择的,大概是前一条路线,而道家选择的是后一条路线。

按照道家的路线,如果个人所感受到的德能够得到家庭或者家族的验证,那就表明这个德还有余裕,不那么逼仄;如果放到乡里也能得到验证,那就表明这个德可以延伸,不那么短促;如果放到一国里还能得到验证,那就表明这个德是丰富的,不那么局碍;如果放到全天下里仍然能够得到验证,那就表明这个德是普世的,与天下所指称的全社会共同体具有适应性。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普世适应性的德,所以才会有天下那样一个概念,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否则,人与人有许多不同,地域与地域有许多不同,每个人、每个地域都是自带着许多特殊情况的,天下概念从何而来?

追求普世性,无疑是道家的精神方向,但普世性里究竟包裹了什么样的思想内涵呢?《庄子 height: 390px;" />

(图文转载自赤城宾馆微信)

以上就是卢国龙教授讲《道德经》第五十四章的全部内容。更多玄门道教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玄门道教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xuanmendaojiao/8035.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