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玄门道教 >> 浏览文章

卢国龙教授讲《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所属栏目: 玄门道教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原文: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解:除了芭蕾舞演员,谁会踮起脚尖站立?除非要丈量土地,谁会跨着大步赶路?不需要请教田径教练,我们其实已经知道,怎样站着才舒服,怎样行走才舒展。这些道理,我们单凭本能就可以蹈乎其中,合乎真谛。然而,只要稍微离开本能,刚进入观念的世界里,就会有许许多多的时候,在许许多多的有意无意之间,我们禁不住要拔高自己,夸大自己,踮起脚尖来彰显自己的见解,跨开大步来炫耀自己的成就,结果总是自我夸大的态度很突出,见解和成就反而被遮蔽了。这是《道德经》洞察社会的经验之谈,很平实,但其中却也包含着值得深思的哲理。

这样将话题扯到哲理的层面,并不是为了高大上,不是踮起脚尖来为了好看些,而是由于问题本来相关。按照我们现在的通识教育,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被作为哲学思想来灌输的。这样的三观,从《道德经》里其实也能够梳理出来,如道法自然的世界观、上德不德的价值观、清静无为的人生观等等。显然,观的名目可以相同,而内容包含差异。站在通识教育的立场上看,《道德经》的三观过于消极,并不是教育所要树立的正确的范式。而站在《道德经》的立场上看,所谓正确的三观,不应该只是从主义出发又回归主义检验的逻辑自洽,而应该立足于另一个同样具有基本观念意义的问题,即自我观,想想我是谁。如果从来都不想我是谁,一堂课下来就形成个世界观,那在《道德经》看来才真叫悬。

如何形成一个能够让人醒悟的自我观呢?《道德经》说要谨防四个自。自见是将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自是是固执己见,自伐是夸耀自己的功绩,自矜就是拿捏个身份来端着,装模作样。如果放不下这四个自,忙叨着将自己弄成刚愎自用的牛皮大王,还能指望获得谁的尊重?所以《道德经》说,这四个自像肿瘤一样,是修道者必须除之务尽的。

四自的毛病,如果仅限于个人性格,倒也罢了,毕竟人各一面,整齐划一的事,是不必强求也强求不来的。然而,若是承担着社会公共责任、掌握着社会公共资源的人,却依然克服不了这些毛病,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方面的事情,可能偏偏不凑巧,越是承担着公共责任的人,越是位高权重,就越容易犯四自的毛病,侥幸有某个能克服的,就注定会成为传诵千古的美谈,如传统戏剧里的将相和,就是个著名的例证。

将是战国时代赵国的名将廉颇,在与当时的东方大国齐国的军事对抗中,骁勇善战,功勋卓著。相是赵国的外交家蔺相如,出身卑微,但在应对西方大国秦国的弱势外交中,以其智勇维护住赵国的利益和尊严,演绎出完璧归赵等外交传奇,所以政治地位日渐攀升到廉颇之上。这让廉颇很不爽,放话说,我为赵国立下过巨大的战功,而蔺相如素来卑贱,只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位居我之上,我感到屈辱,若见面,我必将羞辱他。为了回避可能的冲突,蔺相如每每称病不朝,走在大街上,只要望见廉颇,蔺相如就躲到一边。这样的事情多了,部下们都受不了,而蔺相如解释说,若论威猛,廉将军不如秦王。对于秦王,我尚且敢当庭呵斥,屈辱其群臣,怎么会惧怕廉将军呢?我之所以谦让着廉将军,是因为强大的秦国顾虑我和廉将军尚在,才不敢侵扰赵国,如果我们内讧,秦国就有机可乘了。要将国家情势危急放在前面,将个人意气之争放在后面。这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让廉颇好生羞愧,于是就有了威猛将军负荆请罪的一幕,本来会争权斗势的将相,成为相交莫逆的好朋友,演绎出一段放下四自的经典故事。

放下四自,站在道家的立场上看,并不需要如何高大上的超越,只要想想我是谁,洗清从社会上沾染的各种习气,将后天附着在我身上的荣誉、地位等轻轻放下,回归一个自然本真的我,就可以了。

附《诗译道德经》

(图文转载自赤城宾馆微信)

以上就是卢国龙教授讲《道德经》第二十四章的全部内容。更多玄门道教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玄门道教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xuanmendaojiao/8065.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