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苏中地区5村农民收入典型调查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07-06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按照领导同志的要求,近期笔者随调查组到地处苏中的的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镇茆舍村、高邮市三垛镇中心村、江都市小纪镇蒲塘村、仪征市谢集镇山北村、邗江区头桥镇福成村等5个村的农民家庭收入情况进行入户登记调查,并在江都市小纪镇蒲塘村和仪征市谢集镇山北村

按照领导同志的要求,近期笔者随调查组到地处苏中的的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镇茆舍村、高邮市三垛镇中心村、江都市小纪镇蒲塘村、仪征市谢集镇山北村、邗江区头桥镇福成村等5个村的农民家庭收入情况进行入户登记调查,并在江都市小纪镇蒲塘村和仪征市谢集镇山北村入户走访,分别召集农口干部及部分村支部书记,就农民增收和税费改革等进行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1、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体。2003年五个村在非农产业从业的劳动力5545人,占77%。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114.8元,比上年增加254.4元,增长8.9%,占农民增收的74%,占农民纯收入的70.6%;其中,仪征北山村、江都蒲塘村农民工资性收入分别达到82.8%和77.9%,最低的宝应茆舍村也达到60.5%。据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地域构成分析,农民在乡镇内取得的工资性收入人均1497.3元,比上年增加115.37元,占纯收入的33.92%,其中,从乡镇第二产业得到的工资性收入961.8元,比上年增加75.8元,占纯收入的21.8%;从乡镇第三产业得到的工资性收入479.2元,比上年增加33.3元,占纯收入的10.9%。乡镇企业发达的头桥镇福成村农民镇内工资性收入占全部工资收入的83.7%。农民在乡镇外打工的工资性收入人均1617.5元,比上年增加139.1元,增长9.4%,占纯收入的36.3%。其中,从乡镇外第二产业得到的工资性收入1003.1元,比上年增加93.7元,占纯收入的22.7%;从乡镇外第三产业得到的工资性收入592.2元,比上年增加42.2元,占纯收入的13.4%。 3、农民收入的高低振幅有所扩大。2003年五个村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农户有673户,占总户数的18.7%,其中: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绝对贫困农户有62户,占总户数的1.7%。人均纯收入高于8000元的有226户,占总户数的6.2%。在全部调查户中,人均收入最高的达97595元,而最低的人均不到200元。在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的62户中,头桥镇福成村就有32户,占总数的51.6%,而在人均纯收入9000元以上的115户中,福成村就占了72户,占总数的62.6%,农民收入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明显。

4、农民收入状况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态势。 5、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在五个村的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1667人,占劳动力的23.1%,比上年减少45人;从事第二产业的3434人,占劳动力的47.6%,其中:从事工业的2249人,占劳动力的31.2%,从事建筑业的1185人,占劳动力的16.4%,从事第三产业的2111人,占劳动力的29.3%。邗江头桥镇福成村从事工业的劳动力达到57.3%;高邮三垛镇中心村从事建筑业的劳动力达到24.4%。农村劳动力中从事二、三产业的已占到大部分。

二、加快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调查情况表明,农民增收的诸多制约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一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滞、难有作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和农业效益的提升。江都市蒲塘村农民反映,由于周边没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缺乏带动和辐射作用,“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几乎是空白。二是龙头带动不力,难以促进调整。现有的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缺少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大型龙头企业。仪征市山北村近几年来利用岗坡地发展茶叶等经济林果已达一定面积,但加工销售环节薄弱,特别是销售,大部分农民仍是提篮小卖,效益低下。

3、农业服务体系功能严重弱化。一是基层农业服务组织运转不够正常。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除兽医站和水利站仍单设外,其它基层站统一进入农业农机服务中心,合并后真正正常运转的很少。二是农业服务队伍不够稳定。由于受财政投入不足、自身创收渠道不多等因素的影响,基层农业服务单位主要精力都用于 “找饭吃”,人员收入普遍较低,年轻的、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往往另寻出路,难以集中精力从事农业服务工作。三是农业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基层农业服务组织中,非专业、大年龄、低水平工作人员较多,新技术人才不愿进、也流不进。镇村合并后,农业服务单位服务范围扩大,服务职能弱化,新技术推广难度加大,科技兴农面临新的挑战。 5、农村和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一是基层县(市、区)可用财力偏紧。基层干群反映,现在中央和省里都有具体的优惠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市、县、乡财力有限,调控余地较小,大多数地区无力制订优惠政策向农业倾斜。一些地方甚至因农业项目配套资金无法到位,而影响农业开发和发展后劲。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受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制约,各地吸引“三资”进入农业的不平衡性较大,多数乡镇还属于起步阶段,少数乡镇“三资”进入农业尚未破题。高邮市反映,农村水利、交通、机械、电力等基础设施仍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去年的特大洪涝中,高邮市不少镇村损失较大,就是因为农村公路等级差,配套程度低,危桥断路等突出问题多。仅三垛镇中心村人均种植业收入就因灾减少86元、下降8.7%。高邮市东部低洼圩区至今还有上万亩农田因供不上电而影响水产养殖的结构调整。宝应县的一些低洼地区,外排水路不畅,抗排动力不足。仪征市丘陵山区则供水矛盾突出,农户增收形势不容乐观。

6、农民各类负担仍然较重。调查表明,时隔18年后中央又出台“一号文件”,体现了中央对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重视,基层群众倍受鼓舞,但他们也担心,落实这些政策,涉及的部门多,而且多为政府财政“买单”,很担心不能全部到位,或者不能迅速到位。税费负担逐步减轻的同时,基层群众反映,其它一些负担依然很重,如子女教育的费用、赡养老人的费用、看病治病的费用、人情往来的费用以及生产投资的费用等等,剔除这些支出,农民已所剩无几。因此,农民承受的各种负担仍然是当前影响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

基于当前苏中地区农民收入情况、特点以及制约因素的分析,在促进农民减负增收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党政重视促增收。 2、落实政策促增收。

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出台地方性文件,都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是农业税减免工作可适当加快步伐。2004年,样本所在地扬州市决定把农业税降低3个百分点,其中,广陵、维扬、市开发区决定一次性免除了农民的所有农业税(441万元)。在江、浙、沪和广东、山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应当进一步加快农业税的减免速度。市县乡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税改调整政策,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逐户核算减免到位。二是粮食直补、大型农机具补贴等工作要务求实效。要尽快出台具体实施意见,明确发放方式,明确资金渠道,增强可操作性,不折不扣把实惠送到农民手中。三是支农金融服务要提高到位率。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毕竟农业是自然风险大、市场风险大的产业,而金融部门是企业化运作的,不能一味强求银行顾全大局,而应加强风险共担机制的探索和形成。加强农业保险和联户担保,探索设立政府风险基金等,研究简便易行的担保方法,全力支持农民创业,从根本上降低金融部门的投入风险,消除对农户的惜贷心理。四是失地农民利益要切实保护。国家已经出台了宏观性的政策意见,要求各地在土地经营过程中,在出让收益中提取适当比例用于补偿农民。但是,各级在转发文件、制定地方性规定的过程中,明显感到无法操作。这个适度的比例如何定?这部分资金如何给农民(是一次性给农民,还是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农民个人保险,或设立风险基金)?又给哪些农民(是失地的农民,还是由土地所在村集体的所有村民分摊)?各地区的情况不一,国务院应当组织专家,就具体操作进一步进行研究,提出覆盖全局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各地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应办法,增强可操作性,着眼于消除农民“失地、失居、失业、失保”的现实问题,防止问题的堆积和矛盾的激化。五是不断创新扶农支农的政策措施。如对农民兴办民营企业的,可实行半年或1年试办期制度,先到工商部门登记备案,其注册资金可分期到位;对农民从事规模种养和农产品加工的,可结合有关农业项目的申报、实施,给予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3、劳动力转移促增收。

在农村入户走访期间,除了老人和儿童,很难见到还有青壮年农民呆在家里。乡镇的同志也反映,目前农村劳动力基本都各得其所了,通过扩大劳动力转移的量来增加农民收入,空间已经很小。因此,劳动力的转移,应当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主。通过逐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劳动者技能,实现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从这次调查的情况来看,说农民是弱势群体,弱就弱在文化程度上;说农民增收难,难也难在文化程度上。因此,①要推进高中教育的覆盖。教育部门要对目前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在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落到实处的前提下,研究九年制义务教育向“十二年制”拓展的有效措施。扬州市邗江区杭集镇在前几年的教育布局调整过程中,坚持保留杭集中学,宁可镇财政承担负担,也要确保杭集的孩子能读上高中,这样的眼界令人敬佩,这样的做法值得推广。②要重视职业教育的办学。近年来,职业教育出现过这样的怪圈,一边是招生难,一边是毕业生供不应求;一边是城市的孩子不愿意上,一边是农村的孩子上不起。职业学校必须适应市场,创新办学思路,灵活学制,灵活收费方式,对农村学生实行签约就学、安排就业,由用工方支付学费或学生就业后支付学费。③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和教育投入。这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城乡教育的投入相关悬殊,优势教育资源、优质师资越来越向城市集聚,向民营化、高收费学校集聚,农村孩子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失去了公平就学的权利。通过统筹城乡教育、统筹民营和义务教育,还农家子弟公平的受教育权,通过“治愚”达到“止贫”,是新生代农民的一个重要出路。

二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十分缺乏,除少数农民有瓦木手艺外,基本没有经过其他正规培训,具有劳动部门颁发的就业资格证书的,更是寥寥无几,外出务工大多数都是靠体力、卖苦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不仅要有政策、资金,而且要有阵地、载体;不仅要有形式,而且要有实效。①加大农民培训资金的组织发放,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管,确保定向筹集,定向使用。②加大农民培训基地的筛选建设,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 上,切忌杨柳水大家洒。③根据市场需求,加强定点、定向、定单劳务培训,为用人单位定制急需的劳务,以就业促培训。④注重培训质量,着力技能提升,针对素质较高的农民进行“专业证书”培训,如扬州的传统技艺 “三把刀”等行业应推行凭证上岗,让农村劳务手中有“本”,就业不慌,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有效的行政推动,投入引导,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并组织督查检查,务求实效,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三要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鼓励和动员农村劳动力走出家门,加强劳务经纪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程度。①强化中介服务,推动劳务输出由无序向有序转变。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鼓励发展民营劳务中介公司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做大做强建筑业等优势产业,培育“一县一特、一镇一技”的劳务特色品牌,促进农村劳动力成建制输出。②强化外向型开拓,发展面对国外市场的劳务输出。③强化政策激励,推动农民由就业向创业转变。对那些成功打工者、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先富起来的农民,通过创造宽松环境、提供周到服务、解决具体问题、介绍引荐投资嫁接的信息和客商,激发他们创业的冲动和热情,培育更多的创业者、有产者。

四要加强农民权益保护。首先,要保证农民的公平待遇。尽管近年来各地都在对针对农民和农民工的歧视性规定进行清理,但实现农民与城镇居民公平待遇还有一个过程,在户籍、工资劳保、社会负担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让农民轻装上阵,加快增收致富步伐。其次,要加强农村公益事业的配套。中青年农民外出打工后,老人在家无人照料,敬老院只接收“五保户”,子女教育全靠学校,教育布局调整后,部分学生家庭离学校有几里路,农村小学不具备住宿条件,上学放学十分不便,制约了农民外出。再次,要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重点是保证农民工的工资按照足额到位。

4、调整思路促增收。

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对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科技风险,只有较为富裕的农民,才有能力,才有资本,才有胆量进行,而对普通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而言,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基层干群反映,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实的状况是,只见红杏出墙,不见春色满园。结构调整抓了好几年了,但调查结果表明,一产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基本没有多大空间,普通农民从中得到的实惠很少。加之,最近中央下发多个文件,加强土地管理,保证稳定的粮食生产面积。各级政府一直提倡的“退耕还林、退耕还渔、退耕还草”都不再鼓励,甚至明令禁止。因此,产业结构调整促增收,要创新思路,再谋出路,淡化行政捏合,坚持市场主导。在组织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要重视实现观念更新,甚至观念革命。在工作思路上,除了稳定粮食生产外,要坚持以人为本,跳出农业抓农民;要坚持工业兴市,发展工业转农民;要坚持城市化,建好城镇分农民。

5、创新土地制度促增收。

调研中基层普遍反映,虽然目前种植业效益较低,但受传统“农耕”思维影响,农民历来把土地当作“命根子”,一方面种粮大户要田种,一方面外出农民田却不肯丢,土地流转跟不上,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无法有效形成。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土地制度的瓶颈困住了种田人,拴住了打工者。因此,要通过土地使用权有形市场的试点,尽快探索出适合我市特点的土地有效流转机制。只有土地有效流转、适度集中,才可能培育出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才可能实现农业的标准化、有机化、产业化,进而发展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对农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提出一个明确的导向,建议瞄准“土地集中化、产业规模化、经营农场化、从业员工化、生产集约化”,不懈努力。相关职能部门要上级部署,抓好建立土地经营权有形市场的试点。在工业较为发达,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较大的地区,及早推进土地的有效流转,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同时,在引导农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严格的土地流转管理程序,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6、经济结构调整促增收。

致富农民,关键在减少农民;减少农民,关键在转化农民;转化农民,关键在发展二、三产业,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因此,要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引导农民到集镇经商务工,壮大小城镇二、三产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来资本投资开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要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在重点建设扬州城和各县城的同时,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扶持发展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小城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小城镇综合功能,改善小城镇生活环境,繁荣服务业,吸引周边农民向小城镇集聚。

7、管理结构调整促增收。

适应形势的不断变化,继续加大调整力度,降低管理成本。一是区划调整。从区域规模看。虽然经过了两轮镇村区划调整,但目前苏中地区镇村规模仍然偏小,不利于形成集镇规模,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一些人口偏少、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乡(镇)、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合并。二是村干部调整。近年来,农村基层干部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工作量最大的工作,就是催耕催种、催钱催粮。省里决定三年后取消农业税,免缴农业税后,再也不要催钱催粮了,村干部的工作量锐减。因此,要通过精简村干,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全市范围内,要用3-5年时间取消组干部,逐步取消村民小组,减少农村管理环节。村干部配备本着“能力强、职数少、收入高、有保障”的原则,培养基层干部“会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能力,发挥好组织农民增收的战斗堡垒作用。

8、狠抓弱势群体促增收。

农村特困户是弱势群体中的劣势群体,是农民增收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制度,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办好农村草危房改造等利民实事。二要完善大病统筹制度,迅速实施农村大病统筹,增量扩面,并逐年加大财政补助,确保重病农民及时得到医治,有效防止农民因病致贫。三要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确保特困户家庭生活得到最低程度的保障。四要把帮助解决特困户子女读书问题作为治本之策、长久之计,加大帮扶力度,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特困户子女完成学业,从根本上促进特困户脱贫致富。

四、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调查中,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也提了一些好的建议和要求。

1、进一步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政策,严控流通环节的加价幅度和零售价格,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行为。否则,国家给予的优惠,将会被流通环节吞噬,农民空欢喜一场。

2、面执行好重点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国家对早籼稻的最低收购已作了明确,不久将对中籼稻、中晚稻和粳稻等最低收购价格也将明确。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一致要求,上级政府督促粮食收购企业严格执行这些规定,不能只顾企业效益而降低或变相降低重点粮食品种的收购价格,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农民。目前群众就普遍反映,近期的粮价上涨,得实惠的实际上是流通环节。

3、尽快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一是要象对待城镇职工一样,在县城和乡镇所在地设立劳动力市场大厅,或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向农民定期、不定期发布用工信息,让农民自己选择更适合的岗位,就业增收。二是要象对待下岗职工一样,对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实行少收费或不收费。三是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协会,作为维护和保障转移劳动力合法权益的专门机构,让农民安心转移、大胆创业、增加收入。

4、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一是要对农村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扶持。如公路建设,每公里费用至少25万元左右,上级扶持资金如果能全部落实到位,基层操作中每公里还有8万元左右的缺口,如果上级哪个环节的扶持不到位,缺口就更大。实际运作中,一些财力紧张的地方,又把负担转嫁到了农民头上。二是增加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新的税改政策后,农民负担是减轻了,但村级可用资金却减少了。一些村原来就收不抵支、负债运转,现在将更加困难。村干部普遍要求,上级财政增加村转移支付资金,否则村级运转更难以为继。三是扶持村组化解债务。调查中,扬州仪征市谢集乡尽管前几年加大村级债务化解力度,但到2003年末,该乡山北村负债余额57万元,丁公村负债余额12万元,铁坝村负债余额60多万元,村级负担成为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沉重包袱。基层建议,参照工业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办法,对呆滞项目或者改革开放初期及其以前的负债,直接予以核销处理;对近年来发生的贷款,实行停息,并分年还本,以利从根本上解决村级债务问题。

5、进一步做好农村帮扶工作。这是帮助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在今年“三年帮扶任务”完成后,要继续启动新一轮挂钩帮扶工作,并总结前期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创新思路,加大督查,确保取得实效。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gongzuobaogao/diaochabaogao/90003.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