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政治论文 >

人的全面发展与“三个规律”认识的深化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同志从 “七一”讲话到党的十六大报告,站在新的时代前沿,通过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 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即“三个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 思主义经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同志从 “七一”讲话到党的十六大报告,站在新的时代前沿,通过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 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即“三个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 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深刻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 长期性和艰巨性,明确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形式,是我党坚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和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的 方向。

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其最根本 的应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革命导师关注社会发 展的核心问题。江泽民同志从我党执政地位长治久安、社会主义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的战略高度,深化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2.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党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辨证统一的内在体现。一个政党的纲领就 是一面旗帜,是这个政党当前和未来政治主张及奋斗目标的集中反映,是这个政党举什 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标志。我党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党的最高纲领是 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共产主义社会又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因 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远大理想和目标,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 前就会迷失前进方向。然而,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 基础上才能实现,故此,共产党人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不懈努力 ,离开现实工作去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而要不断推进党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 各项事业,“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 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p179)在这里,江泽民同志把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与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联系起来,并把它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和现阶段各 项工作的着眼点,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凸现了 人的全面发展地位,坚持了党的先进性、务实性和创造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 面发展思想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总之,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 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就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落实,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1](p14)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理想目标和价值取向,同时又是一个不断推进 的历史发展过程。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正是通过反思社会主义建设过 程中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成败得失,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而进行的理论创 新。 第一,过去理论界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理想目标,只有在共产主义 社会才能实现。江泽民同志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理想目标,又是一个逐步实现的 历史过程,是连续性与阶段性、量的积累与质的升华相统一的过程,不可能在共产主义 社会突兀实现,必须从社会主义社会开始追求。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 关心人、重视人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彻底消灭了剥 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政治制度 ,实现了社会关系的根本变革,为人的全面发展准备了各种物质条件和精神动力,创造 了实现的途径和环境。同时,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人的 全面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所以,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的 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即使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应坚持不懈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目标。
第二,过去理论界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即使提到人的全面 发展,也是要它服务、服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片面地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只是手 段,仅仅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存在,只有当经济文化发展到很高水平之后,才谈得 上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根据时代发展的特征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 的全面发展,又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 改善人民物质文化" 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3](p180)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还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本质特征 的重要论断,既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和条件,又明确指出人的全 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和归宿,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意义和目的意义的统 一,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和价值存在,克服了过去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偏重于手段意义 而忽视目的意义的误区,从而厘清了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二者 之间的辩证关系。
2.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人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 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为主体,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作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必然要求。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社会取 得了很大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 质基础。同时,随着人们对基本生存资料的需求增长趋于稳定,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 就会相应提高。如何适应这种新的要求,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新的奋斗目标 。因此,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各项工作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又要满足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3](179)当然,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这种特定的背景下,就更需要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完成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样,人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既成了 目标,又成了手段,使得人作为创造主体和利益主体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与统一。所以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迫切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过去理论界对此产生了一些简单 、片面甚至是不正确的认识,往往只提社会发展,而把人的全面发展包含在社会发展之 中,以为社会发展了,每个人就会自然而然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很多时候自觉或不 自地将发展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发展,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甚至颠倒了人的全面发展 与社会发展之间这种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其实,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 “剧中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5](P118)江泽民同志通过对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摆正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他指出,人 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这不仅深 刻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而且还坚持、拓展和深化了唯物史观关 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一般原理。
1.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共生并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 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们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 不断地改造自身、推动自身的发展。因此,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人 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 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和强 化,人力资源将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社会发展将越来越依靠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 全面发展,“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 得到改善”。所以,关注人的发展,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正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把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尺度,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人的发展是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关系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的,离 开生产力的发展,离开社会物质文化的积累,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就只能在真理的神圣殿堂束之高阁。因此,社会发展又成为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 前提和基础。“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3](180)
2.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对独立,并非主次。马克思主义在肯定人的全面发展与 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的前提下,也肯定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二 者并不是一种包含关系,更不是主次关系,而是一种相对独立、相互并列的关系,是同 一发展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第一,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与社会发展过程之间具有不完全 同步性。这种不完全同步性,一是表现在人们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主观上却往往漠视 了自身的全面发展,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二是在客观上由 于社会的畸形发展,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甚至阻碍和压制人的全面发 展,不管是在人对人的依赖关系阶段,即前资本主义阶段,还是在人对物的依赖关系阶 段,即资本主义阶段都是如此。第二,人的全面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具有 不平衡性,二者之间并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经济文 化水平还不是很高,也应坚持不懈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并可能创造出高于经济发 达国家的人的全面发展水平。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不完全依附 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四,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对社会发展 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实践的过程,又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它包 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 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8](P330)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到 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实现。但“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 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9](p460)江泽民同志通过对“三个规律”认 识的深化,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一种目标和结果,更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历史过 程,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坚持不懈地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具体路 径,这是我党对马" 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2.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们政治生活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文明的程度不仅是经 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整个民主程度提高的问题。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人们经济上开始富有,于是渴望在政治上获得更多的民主权利。所以,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我国经济基础变化和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增强的客观要求;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党作为执政党,要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 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参与政治的机会,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 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相适应的政治文明。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们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项复杂 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渐进工程,不仅需要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而且 还需要精神文明的发展。积极倡导精神文明,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关 键所在。因此,江泽民强调,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人 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4.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创造人, 人也创造环境。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也要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二者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 力不断增强。人类逐渐从依附于自然、从属于自然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以征服者的姿态主 动利用、改造和开发自然。但“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 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1](P383)人与自然的关系正面临失衡,环境污染, 资源枯竭、温室效应等灾害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大自然这个人类生存的家园 ,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2]韩庆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人的全面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2(6).
[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A·佩奇.世界的未来[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zhengzhi/153749.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