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无私奉献、清正廉洁”——形象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07-15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近日,我认真观看了电影《杨善洲》,一位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老地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肃然起敬。 电影中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令我受益匪浅。这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

近日,我认真观看了电影《杨善洲》,一位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老地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肃然起敬。

电影中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令我受益匪浅。这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力量,也是杨善洲老人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这些党性的、人性的崇高,在杨善洲老人身上得到集中呈现,散发出怡人的芳香,折射出夺目的光辉,足以让人感动,催人奋进。高山仰止,杨善洲老人的境界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从他破除“等、要、靠”思想方面,就值得细细品味、慢慢咀嚼。

“不靠天,不靠地,我们要自己当龙王!”这是电影《杨善洲》中抗旱片段的台词。说明当时农民“等天下雨、要人帮助、靠天吃饭”的思想还存在,改变靠天吃饭的能力还不强。但是杨善洲这句话却在提醒人们要改变这种“等、要、靠”的思想现状,当时客观条件虽有不及,但得从主观上却有了深刻认识,慢慢改变的观念。

“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虽退休而不休息,而是给自己定下更为艰巨的任务——在海拔2千多米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在承受风吹霜冻、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伤筋动骨之后,终于培植就了几万亩林场,为当地群众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并带来了经济收益。相比之下,有些人对自己份内的事都拈轻怕重,等待观望,更不说主动奉献、“自讨苦吃”了。在杨善洲面前,自己的那点苦还真是没有推脱逃避的理由。

杨善洲恪守“权力是人民的,我只是为人民来行使”的信条,绝不因私事私情而动用权力。群众最厌恶的是以权谋私、“走后门”,最欢迎的是廉洁奉公、“走正门”。他的二女儿二欢,因为作为地委书记的父亲不肯帮自己调动工作,不能解决与家人两地生活的现状而对父亲深怨。每次二欢萌生“等、要、靠”的思想恳求父亲时,都被杨善洲柔中带刚的强势否决给压回去。二欢屡次受挫,却终经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后,最终实现了心愿。调动工作的领导对二欢说:“回去告诉你父亲,你是凭自己考上的。”

现实生活中,有时“等、要、靠”会有好结果,不“等、要、靠”有好结果反而很难。而结果的好与坏只是事物的表象,论到本质,“等、要、靠”者结果虽好却依旧是弱势者,不“等、要、靠”者则是真正的强势者。弱者对于客观上可得的支持与帮助应欣然争取,但不能形成依赖;主观上一定要突破“等、要、靠”的思维,自信、自立、自强,像杨善洲形虽弱而势必强。强与弱的格局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的,突破弱势思维,构造强势思想,以强势思想培养强势文化,以强势文化打造强势格局。

杨善洲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归根到底就是树立坚强的党性和崇高的人格。启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始终一如地践行为人处事的宗旨,坚持不懈地发扬砥砺奉献的精神,就拿杨善洲破除“等、要、靠”的思想来说,就足以让我们学习一生,看《杨善洲》,与之共鸣。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xindetihui/xuexixindetihui/20150715/110651.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无私奉献、清正廉洁”——形象电影《杨善洲》观后感"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