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玄门道教|符咒大全 >> 道教文化 >> 浏览文章

论《阴符经》的生态智慧与当代环境保护

所属栏目: 道教文化资讯    发布时间: 2016-09-18   文章来源:www.tkpao.com/fuzhou/

《阴符经》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十分丰富。这些生态智慧又主要是通过其所建构的旨在谋求天人和谐、三才相安的一系列原则、方法体现出来的。这一系列的原则要求,对于我们今天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极具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这里我们择其要者而言之。

1.以知机为用的因循规律原则

这个机就是被《阴符经》称之为天道、盗机的东西,也就是指客观规律、自然法则。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就是强调规律的客观性和重要性。意思是说,认识了天道,并能依循天道而行,就可以使天人相合,万事无忧了。尽矣就是指无往而不胜,所有的矛盾和问题都能得到圆满解决。天有五贼则明确指出,阴阳五行是自然的物质性存在,其相生相克自有其客观根据,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然规律是客观的,人类就只能努力地去认识它、依从它。只有严格地因循自然规律,才能克服种种困难,保证人与天地、万物的相安共处,保证人类发展的和顺畅达。正所谓五贼在天,见之者昌、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天人合发,万变定基。否则,如若人类蔑视自然,悖逆规律,其结果只能有天地反覆之途,即在大自然的铁律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一败涂地。在中国哲学史上,如此突出客观规律的价值意义,此前并不多见。

2.宇宙在乎手的主动性原则

《阴符经》在突出强调自然规律的至上性的同时,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论证了规律的可知性和人类在因循规律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天有五贼,见之者昌、知之修炼,是谓圣人、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这里见、知、得、制的对象都是指客观规律,说明人类是完全有能力去认识自然天道、贼盗之机、客观规律的,并且通过努力还可以因而循之。从认识规律到因循规律,不是自然而然、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人的不断努力、不断修习才能做得到的。用已知的规律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就更需要发挥人的主动性、自觉性。

首先,《阴符经》给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态度赋予了道德价值判断。在三才之中,唯人是兼具智慧理性和道德理性的动物,因而高举理性的旗帜,自觉地调动智慧和积极性,站在伦理的高度,主动地去认识自然、关爱自然、则法自然,是人的责任和义务。正因为人是理性的动物,我们可以说,万安始于人,万恶亦始于人。所以,《阴符经》除揭示了自然规律具有可知性以外,在关于如何运用客观规律问题上还赋予其以价值判断,使之具有了道德属性: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有识的仁德之士一旦对自然规律有所认识,便会积极地遵循它、践行它,以和谐万物,保证有限资源的永续利用;而那些乏德的自利之徒,一旦得之便只会利用对客观事物的一知半解,昂起高傲的头颅,将自然万物无情地踩在脚下,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以满足自己一时的穷奢极欲,终而至于惨遭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以轻身害命而告终。是君子还是小人,在对待大自然的态度面前,便高下立判、泾渭分明了。能够自觉与自然和睦相处,严格因循客观规律的人,何至于君子,简直可称之为圣人了,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其次,《阴符经》还反复论证了因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一旦人将五行生克之道了然于胸,并且用于指导人们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那宇宙的安危美丑、贫富否泰全操纵在兼具智慧理性和道德理性的人之手中,万事万物的荣辱造化,全然系于其身。赋予人类如此崇高的责任,给予了人类如此厚重的信任,我们在面对天地万物时能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吗?人是自然之子,应该象爱护我们的眼睛那样去关爱自然,应该象关爱我们的母亲那样去保护我们赖以休养生息的地球。人类也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逐步探寻大自然的奥秘,提高与大自然和平共处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天人合一、万物和睦,正所谓动其机,万化安。

3.食其时的取用以时原则

一年有四季,春夏与秋冬。自然万物也都各依其性地在运动着、变化着;春花秋实、龙蛰蛇起,因循自然法则周而复始地发展着。这就客观地要求人类在向大由然索取财物以资其用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严格坚持取予以时的原则。《阴符经》有云: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时者,时机也;百骸指身体;理就是调理、健康的意思;机者规律也,如同前文所释之盗机、天道等;安者,和谐也。其意思就是说以时进食,就可保证身体健康;行动合其规律,就能保证万物安顺和谐。这段话可作两种解释:其一,就个人饮食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而言,是说以时饮食,则身无疾患之虑也。口能滋身以养命,同时,百疾亦可从口入。瓜果稻粮能滋养身体,但又必须食其时而进:熟则益人,生则伤及五脏;少则饥饿伤身,多则伤其胃害其体。冬补春温夏清凉,四季调理身无妨。袁淑真对此释道:使人饮食不失其时,滋味不越其宜,适其中道,不令乖分伤性,则四肢调畅,五脏安和,不生疾患,长寿保终,不为百骸理乎(《道藏》卷二P849),。其二,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要保证大自然永远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人类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以时取用。孟子 width:600px;">

以上就是论《阴符经》的生态智慧与当代环境保护的全部内容。更多道教文化资讯,请关注玄门道教|符咒大全道教文化资讯频道!(http://www.tkpao.com/fuzhou/daojiaowenhua/8895.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