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格言大全

时间:2014-03-23 来源:谜语大全|脑筋急转弯 作者:人生格言 点击:
 
本篇由教育格言大全乐乐谜语收集整
教育格言大全
 
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学到很多。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们在成长!
  
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
  
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
  
尊重和爱护孩子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认为只有此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一切。
  
在集体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个孩子,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对自己都有信心。
  
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教师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她)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
  
愚蠢的教师只会传授真理,聪明的教师应教孩子发现真理。
  
感人肺腑的谈话,能医治孩子心灵的创伤。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孩子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孩子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孩子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
  
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
  
教师要融于师生的相互理解中。
  
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尊敬和喜爱,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在教学上,要做教师兼学者;在写作上,要做学者兼教师。
  
坚持启发式,避免注入式。(名人名言  www.lz13.cn)
  
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不尊重学生,就是不尊重自己。
  
以仁治校,以爱执教,以诚待人,才可融社会、学校、师生为一体。
  
为师者当高风亮节,动之以情,付之以爱。
  
教与学理当为一体,即师生融洽是鱼与水、血与肉的亲情之融合。
  
先学会做人,再学会知识。
  
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

  
耕耘在绿草地,此生无怨无悔。
  
给学生一个世界,给老师一片天空。
  
纳百川,容学问,立德行,善人品。
  
问号是打开任何科学大门的钥匙,要想走进这扇大门,只有在不倦的劳动中才能找到这把钥匙。
  
有时候,一步就是一生,一念之差就是天壤之别,几秒就可以决定我们人生的成败。
  
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教师的对象是富有情感的、具有纯洁心灵的学生,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坦诚之心一旦感染了学生,就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由衷的敬爱。
 
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知识本身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英)培根
 
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
 
——于光远
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
 
——(英)狄德罗
 
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
 
——(法)罗曼·罗兰

 
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
 
——(法)卢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德)爱因斯坦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前苏联)高尔基
 
我把教育定义如下:人的智慧决不会偏离目标。“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
 
——(德)爱因斯坦
 
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
 
——(德)爱因斯坦
 
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
 
——(英)托·富勒
 
不会触类旁通,研究哪一门学问都难有成就。
 
——傅雷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多蒙茜洛诺尔特

 
我们还把创造认识上争论情景的方法和组织学习讨论的方法列入刺激学习和启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知识,而且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苏]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113页
 
顽强的回忆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有时也是相当艰巨的;但是必须使儿童逐渐习惯于它,因为 遗忘的原因往往是懒于回忆被遗忘的东西;因此,对记忆痕迹漫不经心的恶习就根深蒂固了。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那些当学生稍有遗忘就急于提示而不耐心等待的教师,是在损害着儿童的记忆。
 
——[俄]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10卷
 
不要把课堂变成问答会。……但是,只要学生能提问题,这就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单纯地听教师讲课不能充分发动学生的精神力量。正象我们在第一次谈话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当学生自己发觉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他们求知的渴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当某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引起学生的警觉,当他们感到还缺少某些成分才能使知识相互“吻合”的时候,这就是好事。
 
——苏]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第50页
 
学习达到透彻领悟的材料,特别是达到概括性领悟或理解程度的材料,会变成个人的个性结构的一个持久的部分。或者如果教师们很理解有关的基本心理学原理,那么,所有学校的学习就可能具有这种性质。
 
——[美]莫·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不好,容易停滞。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
 
——鲁迅:《鲁迅书信集》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2页
 
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上而下进行的;在第二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下而上进行的。前者是学生由顶峰开始,努力走向基础;后者是从基础开始,学生站在基础上面,然后进到终点,升到顶峰 。
 
——[德]阿·第斯多惠:《第斯多惠教育文集》,摘自达尼洛夫《教学论》
 
经验证明,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授予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能力包括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技能:会谈、会写、会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会思索、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说,这些技能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识。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研究应当以语文为,还是应当以科学的专业教育为主呢?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照我的见解,这一切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德]阿·艾因斯坦:《论教育》,《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0页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一》上,第32页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
 
——清张伯行:《养正类编》
 
虽然偶然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受惩罚的失败,对学习的进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当经常的成功,还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学习以成功为动力。”除非动机是非常强烈的,连续的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碍进一步努力的程度。
 
——[美]M·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行知书信集》第109页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德]阿·爱因斯坦《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0页
 
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
 
——明陈献年。摘自清·黄宗羲《明儒学案·白沙学案·语录》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书简》

 
虽然偶然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受惩罚的失败,对学习的进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当经常的成功,还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学习以成功为动力。”除非动机是非常强烈的,连续的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碍进一步努力的程度。
 
——[美]M·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信三三》上,第97页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志;人与人互相关系,莫大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顾欲求行为之适当,必有两方面之准备:一方面,计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静之头脑判定之;凡保身卫国之德,属于此类,赖德育之助者也。又一方面,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属于此类,赖美育之助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第174页
 
当人的世界观统帅着他的思维、感觉、意志、活动等一切精神生活领域时,知识就变成了起作用的东西。在创造性劳动中培养思维,这是教学技巧的重要表现,凭借这种技巧,教养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论个性的全面发展》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
 
教育者的能动作用,表现在运用精神的和物质的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长期的影响,来达到自己预定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则是自己努力学习与善于接受教育者对自己施加的有利的影响。教育过程是否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能动作用和这两个能动作用是否结合得好。
 
——于光远:《教育认识现象中的“三体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
  
 
 
教育格言大全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