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教育论文 >

我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制创新研究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我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制创新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升级的加快,职业教育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职业教育进入全面发展和改革创新时期,其中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成为关键和核心问题。不解决体制问题,一切

我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制创新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升级的加快,职业教育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职业教育进入全面发展和改革创新时期,其中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成为关键和核心问题。不解决体制问题,一切改革都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无法深入。为此,就要打破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改革其存在的弊端,借鉴国外的经验,探索我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制创新之路,这是我国当前发展职业教育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

一、职业教育体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根据所在。在广义的职业教育背景下,我们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在“以就业为导向”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定位

职业教育作为整体,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职业教育主体所构成。每一个职业教育主体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即明确自己的办学层次、服务对象以及培养人才的类型。办学定位不仅涉及具体的办学特色问题,也涉及更为一般的办学定位原则问题。对于多数的区域型应用性大学,各类职业学校而言,着眼于区域发展是定位的关键。“学者普遍同意‘高等教育的职能就是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①“大学应当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明确办学理念和学校定位,突出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②大学如此,各类职业学校同样应该如此。因此,职业教育的改革首先必须着眼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把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人才就业结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专业设计和课程设计。

但是,很多中西部的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专业的设计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学校客观上没有能力从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专业。如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作为传统的地方院校,学院的专业结构与地方的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在呼伦贝尔市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强调的“全力推进能源化工、进出口产品加工和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加快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城市化进程,大兴文化旅游业等”? ③,学院除了煤炭开采、建筑、旅游、俄语等特色鲜明的专业之外,缺少其他的地方特色的专业。谈到原因,一方面由于学校的定位仍然侧重专升本工作以及原有专业的提升方面,无暇顾及专业设计的改革问题,另一方面,专业的设计和改革需要大量的成本,如师资,实验设 备等。同时,也面临着招生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都对专业的改革构成了致命的障碍。

(二)办学模式

目前我国的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已有了很多的创新,如订单式,职业资格证。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如何以一种更为理智的眼光去审视,并建立一个更为健全的办学模式。如以订单式办学模式为例,它解决了目前我们可能最为头疼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学生毕业就马上就业。但是正如一些学者认识的那样,这样的短期效应掩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培养等更为根本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外的经验或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用更加系统而长远的眼光去审视这些模式,并进行更为合理的设计。

对于边远地区的职业学校来讲,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很多成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仍然很难运行。比如订单式办学模式,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学校很难与本地的企业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地区观念的落后,即便有相应的企业公司资源,学校也未与对口的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三)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首先是围绕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展开的。而具体的教学内容又是通过具体的课程设计体现的。目前我国的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普通高校的课程一般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公共课程包括外语、计算机、思想政治、马列教育等。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三种课程的设计比例不合理。“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比例为4??∶??3??∶??3,在有限的三至四年时间内,学生对每类课程的学习仅是泛泛了解,无法深入,尤其是专业实践方面的时间少之又少。”?④其结果是学生既没有扎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没有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这样,职业教育便会失去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价值。

另外,面对社会对职业的不断变化和升级的要求,目前学校教材内容跟不上社会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学校也开始要求老师每年都可以重新定购教材,来保证教材是最近两三年出版的。这样的做法当然很有效地解决了以往使用陈旧教材的做法。但是,即便是新出版的教材由于其滞后性总是很难及时反映社会对职业的最新的要求和新的理念。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本职业领域的新的动态,及时向学生传达新的知识和信息。

(四)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根本,但是因为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无论是职业学校的教育还是应用型大学的教学方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职业技能的培养而言,实践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而在我国的职业学校的实验和实践设备的条件普遍差,尤其是中西部的职业学校限于资金而更难具备相应的条件。这些学校如果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在实践环节上必须加强,而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又无法改变学校的实验和实践方面的硬件条件,因此,只能通过制度的创新来解决好如何给学生更好的实践机会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应用型大学因其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层次与职业学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不仅要考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因其所处的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较高的层次,应用型大学在培养职业技能和研究能力两方面要取得成功更是难上加难。在职业综合能力、职业道德培养方面存在问题更多。就教学方法而言,我们关键是解决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问题。因为,从基于目前的考察,我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总是流于表面,而很难达到实际的教学目标。

(五)职业指导

在我国,从职业指导的对象和内容两方面看,无论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还是高校的职业指导都仅仅是狭义上的职业指导或更准确说就是简单的就业指导,即单纯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以高校为例,“我国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大多只限于狭义的就业指导,大多数高校只进行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和技巧方面的指导”。 ?⑤“而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是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全方位指导,重视从学生自我认识、专业推荐、专业选择、职业准备到求职就业的各个环节” ?⑥导致我国职业指导在内容和对象上的狭义理解的深层原因便是对职业教育本身的狭义理解,认为职业教育仅仅存在于职业学校或高校。相对于狭义的职业教育的理解,职业指导也就变成了就业指导。而从职业教育的特性来讲,“生计教育是个持续性教育,自儿童早期直至中学后整个人生的历程” ?⑦。因此,我们需要把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的前提下,把职业指导贯穿于教育的整个阶段,并拓宽职业指导内容,涵盖从学生的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职业认知、职业规划等基本问题到专业和职业推荐,就业信息的提供,就业技巧的传授等各个方面。在职业指导方面,我国要做的工作可能更多,其中,从理论上,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借鉴国外经验,探索我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制创新

(一)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并逐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这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主要方向。我国职业教育在职责分工上,应建立起政府统筹,教育部门协调,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职业教育宏观管理系统。

在实施步骤上,逐步实现对中职、高职和各类社会教育与培训的统一管理。考虑到目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可分以下两步实施:第一步,在教育部门内建立“职业教育综合管理处”,统筹中、高职教育与培训,为中、高职贯通排除体制性障碍。第二步,进一步加强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在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问题上,一些发达国家可以给我国提供有益的借鉴。瑞士就形成了从初中到职业学校到大学再到硕士与普通教育“路路相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多数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选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进而进入高职学习,只有15%的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选择进入大学的途径。此外,在取得高等职业教育毕业文凭后,学生还可继续参加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后的学习(相当于我国硕士研究生水平);而取得了普通高等教育毕业文凭或学士学位后,也可继续参加职业高等教育中相当于研究生层次的学习。这样就彻底打破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壁垒。

(二)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应该形成社会合力,追求整体效益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思路在于发挥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社会合力举办职业教育的整体效益。

办学体制创新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其目标是充分体现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方面的利益,逐步建立与经济多元化和办学主体多元性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在发挥政府办学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政府应该支持和指导行业、企业开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同时探索办学体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如教育股份制、一校两制、国有民办、民办公助等试点。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的重要力量。韩国政府规定企业必须进行职业教育, 凡员工在1 000 人以上的企业都要负责进行员工的在职培训, 1 000人以下须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0.75%向国家交雇佣保险金。鉴于此,我国可以从实际出发,制定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规划,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与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办学,共同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并在扩大基建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共同承担义务。

(三)办学形式灵活多样

首先,创新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是可借鉴的一条发展之路, 以学校和企业为课堂, 进行理论与实践互为交叉渗透的教学。学校与市场(企业、公司)紧密结合, 师生与实际劳动结合, 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 按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来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 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 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及其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同时, 院校可以吸引企业把实习、实验和研发中心建在学校, 使资源充分利用, 双方共享。使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逐步形成了企业购买培训成果机制。这个机制的形成,不仅使学校获得了发展所需的经费,而且使企业主动介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其次,探索多种体制并存、多层次办学模式。为所在区域发展目标服务是加拿大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加拿大职业技术学院的独特之处在于以国家经济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风向标,紧跟就业形势和社区需求,灵活应变。以社区学院为主体的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全日制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学生来源、年龄层次均呈多元化:有全日制学习的学生,也有工作一段后又回到学校“充电”的学生;从学习时间上看,有二年、三年毕业的,也有只学习几周或几月的。不单纯地强调办学的经济效益,确保让所有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有学上,而且能学以致用。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和企业的开放性办学体制,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办学特色必须适应社会、社区、企业及纳税人的要求。也就是说,职业教育面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应该主动适应、紧密融合、及时调节、满足需求。在办学过程中,专业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前提,教学实践以社会资源为依托,学生就业由社会供求来调节,职业培训以岗位要求为内容。离开了社会需求,职业教育无立足之地,更无发展的可能。因此要强化职业教育的市场意识、社会意识、开放意识,广开办学渠道,不拘一格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种应用技术人才。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jiaoyu/152486.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