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农民不愿意种植双季稻,为什么呢?归根结底3个原因

时间: 2020-08-13 16:54:55 来源:农民不愿意种植双 作者: 农民不愿意种

今年的早稻种植区,农民们都不约而同的提起了一个快要遗忘10年的词“双季稻”。为啥今年三夏时节,双季稻身影突然出现了呢?

我们先来弄懂啥是双季稻。所谓双季稻,就是在一块土地上,先种植早稻,再种植晚稻。

所谓双季稻,就是一块地上,先种早稻后种晚稻。在个别地方甚至能三季。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双季稻的种植面积渐渐减少,多数农民选择只种植一季稻。一般农民种植一季稻的时候,基本是种植中稻或者晚稻,极少选择种早稻的,因为早稻的产量低,价格也低。从双季稻改种单季稻,其实也就是减少了早稻。而现在恢复双季稻,其实也正是恢复早稻的意思。

为啥突然要恢复早稻呢?农民难道不知道早稻产量低,价格低么?这事要追溯到2月中旬出台的规定: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视情可适当提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双季稻。

国家鼓励恢复双季稻,是不是缺粮了?稻谷供需偏紧吗?并不是。从去年的稻谷库存来看,创造了历史新高,数量足够全国人民消费一年有余。但毕竟先有疫情,后有洪水,今年农业年景不好,那农民种植双季稻是不是经济上划算呢?

鼓励双季稻,其实更多是未雨绸缪,双季稻种植面积占了整个稻谷种植面积的近三成,是口粮的重要来源,但早稻的产量已经连续7年减少了1800万亩,双季稻产量和面积已经不容许再有下滑了。

愿望是好的,但很多农民在观望和犹豫,也有心直口快的农民直接表示不愿意种植双季稻,为什么不愿意种植双季稻呢?原因有三。

先说最根本的原因,收购价格太低,种田成本一路飙升,收获和付出的收益差额太小了,加上最近几年稻谷市场的价格低迷,农民收益一直都在下降,如果不是成规模种植的话,外出务工的收入绝对超过种田。

其次,目前农村种田的主力军,已经步入了老龄化,他们虽然爱土地,但是身体没办法支撑他们去做双季稻这事了。

最后就是农资产品,尤其是种子了。一般来讲,农民的种子都是前一年预留的。现在突然有了增加早稻种植面积的计划,但农民手中却没有充足的种子。这样只能去买种子了,但农资种子的价格呢?有些商家已经把当季种子的价格提高到了8块钱,平时2元3元钱的,农民即便心里想种双季稻,看到种子的价格也打退堂鼓了。

种粮还得算账,一起看看种植双季稻收益究竟如何?

现在,早稻的亩产大概800斤上下,晚稻的亩产大概1000斤左右。从种子到收割,一起算算需要付出多少钱,如果算的不对,欢迎大家留言指正。

种子60元,用肥188.07元,农膜秧盘25元,农药100.38元,水费35.59元,犁田80元,收割78.14元,用工每天75元4个工共300元,这样相加之后,每亩地成本867.18元。预计双季稻生产成本1734元。

农民不愿意种植双季稻,为什么呢?归根结底3个原因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