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文化论文 >

重塑民族文化之魂--大众传媒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任务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建构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自然延伸,是适应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重要的思路调整,顺应民心,拨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最敏感的弦,当然获得了巨大的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建构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自然延伸,是适应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重要的思路调整,顺应民心,拨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最敏感的弦,当然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共鸣。作为与社会有着紧密联系、作为党和政府一个重要桥梁的大众传媒与传播研究,要主动介入,深入理解和诠释“和谐社会”内涵,明确自己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位置和中心任务。

当前已有部分的理论文章和媒体实践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探讨了媒体与建构和谐社会的关系。但大部分是从媒体的功能或者具论的角度出发讨论媒体的角色和任务。有论者从美国传统传播学派提出的媒体的四个功能出发,认为建构和谐社会媒体的角色应该是——守望者、协调者、引导者和减压器。也有从操作层面讨论了媒体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如有人就从以人为本,建设公共领域;正面宣传,加强团结;关注弱势,化解矛盾;危机管理,维护安定四个方面阐释了媒体责任,也有少量文章就某一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比如有人提出《把建设意识锻造为媒体的核心价值观》,③比较深人,很有启发性。总的来看,当前关于和谐社会与媒体的讨论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比较浅。因为“和谐社会”的提出时间不长,话题又特别热,大部分论者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基本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其次是散。媒介功能介绍、舆论导向、弱势群体问题、助农、公共领域、团结等等凡是能够与和谐社会挂上钩的都拿来说一说,导致层次不清,重点不明,缺乏中心。第三是狭,视野不够开阔,大部分停留在工具论阶段,强调媒体的巨大作用,很少讨论大众传媒建构和谐社会中本身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及其可能的威害。最后是缺乏现实性。多理论的抽象演绎,少中国媒体现实状况特别是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不但应该知道媒体能够做什么,有什么好处,同时更加应该深入到当前媒体的现实情境中,发现媒体缺陷和不足的地方。

一、媒体的中心任务

媒体的中心任务由三个方面得因素决定,第一,是媒体自身的挣l生。媒体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结构性机构最重要的特性就是生产意义,传承和建构文化,形成民族文化认同,建立良好的社会整体秩序。这是媒体的社会地位使然,也是社会对媒体的要求,是媒体实现其社会化形式的关键,也是媒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核心。第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人这样总结:“所谓‘和谐社会’应当有这样四个重要指标,就是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而所有这四个方面处于基本和谐的状态,并且最终落实到一点上,就是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里谈论的都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一种文化和谐状态。还有人认为“文化认同是和谐社会的灵魂”。语义学意义上说,和谐意味着协调、统一、平衡。而文化本身就是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协调和整体感。因此和谐社会关键就在于文化和谐,经济发展是一贯被强调的方面,但是如果一味强调经济和物质的东西,就会带来某种社会文化状态的畸形:到处一片物质繁荣,没有民主的政治文明与和谐的民族精神文化作为支撑,就好像一个强壮的巨人缺少了灵魂。国家及时提出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无疑就是要弥补单向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弊端,补上文化这一课,真正实现我国全面、和谐和健康的发展。三,时代的要求。从当前我国实际情况的来看,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引起了精神文化领域震荡和混乱,旧的平衡已经打破,新的精神还未完全形成,国人大部分处于一种自我认知和定位的茫然状态;二是当前世界的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民族的文化认同受到了冲击:是被别人全球化还是以一种主动而独立的身份加人全球化的洪流?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困惑。这两种因素又往往纠缠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经济发展的一贯主题外,我们还面临一个文化认同失序的混乱局面。这时就需要建构一个新的、和谐和平衡民族精神文化状态,来应对时代的变迁,保证民心安定和社会稳步、协调、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必须认清媒介本身的局限性很多观点从媒介社会功能出发,讨论了媒介对经济、政治、教育等等方面大谈媒介的作用和威力。这造成了一个幻觉,好像其无所不能,能够决定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实不然,就拿经济来说,媒介可以通过提供信息、传播知识、宣传产品甚至通过自身的经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但是却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反而是经济的状况决定了媒介生存的生态环境。媒介在许多方面起的是辅助作用,仅仅是影响的一个因素。而建构社会文化体系却是媒介社会影响力的关键,在这个方面媒介才是真正的主力军。因此必须认清媒介的社会局限性,真正把社会文化体系的建构作为媒介的中心作用与任务。

综合媒体的特点、建构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及时代的要求,当前媒体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应该是重塑民族精神文化的精魂。以一种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状态来保证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来引导和团结广大的人民群众,形成合力,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各种目标。

二、媒体中心任务与媒体社会功能的关系

大部分文章都从媒介功能角度出发对媒体建构和谐社会作用进行了论述,这和我们的提出媒体的中心任务视角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把对媒介中心任务的认识具体化,真正的指导媒体的实践。

建构文化是媒介各种社会功能的重要目标。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传播的社会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三种社会功能:监督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社会遗产。后来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又补充了第四功能:提供娱乐或表演。遁实际上在这四个传播学经典的功能项中,都蕴涵了文化的因素。监督社会环境就是解释那些会对社会带来影响的威胁和机遇,这不但是对现存社会文化稳定状态的维护,而且还会给新文化的出现和建构带来新的信息。协调社会关系,媒体能够真正调谐的是社会中存在的观点和文化的差异,并使社会的不同组成部分相互关联。传递社会遗产,这当中最重要的是一个社会的文化存在形式,知识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既保证了社会文化的历史延续,又为新的创造提供了基础和养料。提供娱乐,且不说娱乐在当前社会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同时许多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意蕴都是提供娱乐的方式和载体传播开来的。由此可见,媒体的四大经典功能,都具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目标方向:传承与建构文化。还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问题,也是希望形成某种共同的文化认同趋势;包括助农和关注弱势群体,就是使一些在社会中长期处于无声和无影的一大批人民能够摆脱无名和沉默的尴尬处境,加入到当前文化的建构实践中,使当前的文化形态能够代表绝大多数人,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协调发展。可见媒介作用与功能是离不开文化的目标,最终将指向文化的建构。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wenhua/162871.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