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文化论文 >

改革开放三十年:简析公民文化权益的保障与提升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论文关键词:改革开放;文化权益;人民群众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保障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公民文化权益得到大幅提升特别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加快文化建设步伐,保障人民群_众的基

论文关键词:改革开放;文化权益;人民群众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保障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公民文化权益得到大幅提升特别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加快文化建设步伐,保障人民群_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已经成为当今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十六大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需求已越来越为各方重视。与此相对应,从计划性的文化产品供应到尊重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保障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一、文化权益的基本内涵

所谓文化权益,是指公民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应当享有的不容侵犯的自由和利益。公民的文化权益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一是参与文化生活的权益;二是分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权益;三是参与文化活动及文化事务管理的权益;四是文化创造自由的权益;五是文化成果得到保障的权益。公民的文化权益可以从不同层面进行理解和把握。从宏观层面上讲,包括科学知识的掌握、价值观念的确立、审美愉悦的获得等;从具体层面上讲,包括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开展文化活动等。可以说,文化权益的保障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

文化权益与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一样,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文化权益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水平紧密相关。一方面,人们不能提出超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文化权益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权益要求又是很自然的。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政治的迅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权益意识,而且为保障这种权益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公民文化权益的保障与提升

建国初期,我国比较注重实现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人民群众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改革开放后,比较注重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提倡创业自由,保护财产权益。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人民群众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维护自身权益、扩大政治参与、丰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不但要继续加强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和政治权益,而且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成为我们面对的战略性课题。

(一)党和国家日益重视人民群众所应享有的文化权益

(二)公民文化权益得到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三十年,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文化行业获得了飞跃式发展的机遇。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人力度,全国文化事业费呈现大幅度增长,2007年全国文化事业费达198.%亿元,比1980年增长了30倍。

投人的大幅增加在三个层面上改善了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使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和提升:一是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已呈网络化格局雏形,服务全社会的公共文化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硬件及其服务有很大提升。二是文化产品日益丰富,发展成果城乡共享,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正在形成。三是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需求开始得到满足,为广大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单位积极转变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wenhua/162965.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