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试析对中亚留学生回避策略的研究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 论文摘要:回避策略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心理行为。本文通过访谈和观察方法,针对中亚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使用回避策略进行初步研究。 论文关键词:中亚;留学生;回避策略 一、研究背景 二、回避策略的形式 通过观察法及访谈法发现中亚

"


论文摘要:回避策略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心理行为。本文通过访谈和观察方法,针对中亚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使用回避策略进行初步研究。

论文关键词:中亚;留学生;回避策略
一、研究背景

二、回避策略的形式

通过观察法及访谈法发现中亚初级七班的留学生对汉语学习所使用的回避策略有下面几种:
(一)对话题的回避
在笔者所调查的班级中,我给出了一些话题,如:家庭、购物、娱乐活动、留学生活、历史、文化、旅游、政治和军事等等,初学汉语的学生谈论最多的是家庭、朋友和留学生活的话题,偶尔也有的会选购物和旅游,而没有人谈历史文化和军事,这主要原因在于初学汉语的学生语言水平非常低,有关军事政治的词汇几乎为零,使他们会有意回避某些话题。
(二)对词汇的回避
汉语是孤立语,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但是词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便更动。虚词的作用很重要,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除了词序,很多都是由虚词来表达的。所以虚词对于留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多中亚留学生对虚词采取回避的策略。觉得虚词太难,不好掌握,怕用错了。
汉语的虚词数量很少,在现代汉语里大约只有700多个,但它的使用频率很高,而且个性很强,运用复杂,所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错误常常在虚词上,对虚词尽量避免使用。
需要强调的是,虚词中的量词是学习汉语的难点,也是重点。中亚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怕把量词用错了,往往对量词采取回避的策略,而且初学者对量词接触得比较少,也是学生不使用量词的一个原因。 特别要提的是,许多初学者会回避一些动词,用肢体语言代替。这种非语言交际方式本是语言的辅助工具,当学生完全以其代替语言表达时,就具有回避倾向。
(三)对汉字的回避
在和留学生接触的时候,发现留学生给我发的短信都是用汉语拼音或英语,几乎没有汉字,即使使用汉字,也是转发别人写好的一些吉祥话。有时候聊天会用画画的方式,寥寥几笔就可以划出一个实物,既可以避免写出复杂的汉字,也可以避免说出该事物的读音。发短信不使用汉字是和手机的功能有关,许多留学生的手机没有汉字形式。但很多学生的作业和作文都写满了拼音,主要是有些学生还无法适应方块字,觉得汉字太难了,稍不注意就会写错,就会回避使用。
(四)对表达形式的回避
学生在学习掌握汉语中独特的句式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在一些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往往回避使用复杂句式,而用简单句式。例如被动句、“把”字句等句型,在教学中是作为重要的语言点来讲授、训练的,但是在学生的语言运用中明显表现出回避的心理。带动态助词“着”的句型,学生也表现出回避使用的倾向,采用不用或代用的方式绕开使用“着”字句来表达,结果是影响了正确表达。
另外,学生们几乎不用关联词,也就是说几乎不用复句。即便是使用复句,也顶多会用“因为……所以”“但∕但是”。可见,一些关系比较简单的关联词语及复句形式使用较频繁,而相对来说语义关系较为复杂的则较少使用。

三、回避现象缘由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回避现象,不同的应用语言学理论进行过各不相同的分析研究,较突出的有习得理论、错误分析理论和对比分析理论。 TheovanEls等人(1983)在对错误分析法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时提出,有些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问题用错误分析法进行解释是非常难以捉摸的,因为这些问题根本不能在以语料为基础的研究中得到反映。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回避现象。由于对某些词汇和结构的回避使用不会导致错误的产生,只能使这些词汇和结构“表现不足”,自然也无法用错误分析法进行解释。根据他们的分析,回避现象的产生可能有两种原因(TheovanEls,1983:63):(1)学习者认为L1和L2之间的差异不够明显;(2)学习者认为L1和L2之间存在巨大差异。L1和L2之间差异很小时,会促使语言学习者回避使用某些词汇和结构,因为他们怀疑两种语言之间完全平行的句法结构和完全对应的词语结构,想当然地以为这种对应是不可能存在的,该现象被称为语言的不信任。对于产生回避现象的第二个因素,Els等人也引述了Schachter对限制性关系从句的研究,由于汉语、日语与英语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中国和日本的学习者也认识到了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回避使用关系从句。较低的错误率说明他们运用关系从句时的确信无疑,而使用次数较少又恰恰说明他们对该结构没有把握。
早期对比分析假设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障碍在于母语对目标语的干扰,通过对母语和目标语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确定目标语学习中的难点,从而可以预言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换句话说,语言之间的差异是导致错误的原因。随着对回避现象的逐步认识,对比分析假设所预言的目标语的学习难点可能不是以错误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回避的方式反映在学习过程中。

四、针对回避策略的教学对策

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回避策略,我们应当采取恰当的教学对策:
(一)正确认识回避
学生采用回避策略,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但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其消极意义远远大于积极意义。积极意义方面,在许多场合,学生使用回避策略既可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果,也可能实现部分或者全部的交际目的。消极意义方面,学生如果长期采用回避策略,放弃使用本应该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学生的汉语水平很难通过语言输出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讲清楚回避策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学习观。
(二)正确对待错误
应用中出现错误是自然的,在所难免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并努力避免苛刻而生硬的纠错方式。为此,教师首先要区分错误的类型,以便加强纠正错误的针对性。其次是注意纠错时机。比如在句型操练时,对学生的错误应立即予以纠正,以强化学生对正确语言形式的印象,而在课堂交际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则不应随时纠正错误,以免制造紧张气氛,打断学生的思维。最后是选择合适的纠错方式,掌握纠错技巧。例如,可以给学生某种暗示、提示,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并且纠正错误。还有,当学生做口头练习时,教师不要当面多次指出错误,这样会打断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到紧张尴尬,从而使用回避策略,应该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再个别向他们指出错误。
(三)扩大语言输入
语言表达运用需要学生接受大量的语言信息,并经过强化,保留储存在大脑中。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设(Inputhypothesis)就强调语言输入材料的可懂性以及充分的量等要求。大量的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强化语言技能,促使他们在运用中能够比较自如地调动储存的词语、句型等语言手段。学习转化到运用需要大量的积累。语言材料积累有限,交际时就难免遇到困难,交流难以进行下去。
(四)进行心理疏导
在汉语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有许多实践的机会,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等。在这些活动中,有的学生表现得十分拘谨,往往采用比较保守而消极的策略,要么不敢大胆、主动、自由地讲汉语,使自己处于活动的被动局面,要么避繁就简,尤其是对自己没有把握的知识更是不敢大胆使用。要在平时的教学与训练中,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勇于开口,积极发言,调动学生使用新单词、新词组、新句型等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五)实行订正式引导
教师不仅应该订正语言运用上的错误,还要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上更加符合阶段标准。学生完成表达后,要对有可能上升到比较复杂、准确的语言表达方式适时提醒、订正。

五、小结

回避策略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由于语言水平的欠缺而遇到的语言交流障碍;但是如果不加控制地使用回避策略,则会对学生的学习进程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一些错误的语言形式在语言运用中“固化”。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限制学生使用回避策略,鼓励帮助学生跨越语言障碍,循序渐进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wenxue/162817.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